3岁数是儿童可塑性最强的关键时期。
问:儿童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身心特征和发展敏感期,3~6岁儿童家庭教育开始面临儿童社会化课题。儿童进入幼儿园后的表现也相当于以前家庭教育的答案,反映了不同家庭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吗?
答:可以说是暂时的答案。进入幼儿园后,孩子第一次接触真正意义上的集体,他们在0~3岁接受什么样的家庭教育,在幼儿园阶段表现出来。例如,从12个萌娃娃的入营表现中,可以发现以前的家庭教育留下的痕迹,有的孩子有规则意识,有的孩子有同理心,有的孩子需要学习社交技术等。

之所以说这是暂时,是因为缺乏的部分能够在3~6岁的重要时期培养。3-6岁是儿童独立发展的重要时期,也是儿童大脑发育迅速、可塑性发展最强的时期之一,世界上所有教育发达国家都特别重视这个阶段儿童的成长,近年来,中国也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学前教育的文件来保护儿童的成长。因此,在这个阶段,父母必须重视孩子的良好习惯和品格培养,为孩子扣下人生的第一个按钮。
问:近年来,教育部门多次强调小学零起点,严禁幼儿园小学化,有些家长理解学龄前儿童的任务是游戏和玩耍,快乐就好了,对吧?
答:2018年,教育部发布文件专业管理幼儿园小学化,五项管理任务中第一次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。这不仅是为了缓和现在家长们的育儿焦虑,还是为了让孩子们有幸福的童年,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。
但小学零起点并不等于零准备。幼小的联系必须事先准备好,孩子绝对放养,完全不受限制,绝对不行。游戏和玩耍是幼儿探索、学习的重要途径,他们在游戏中学习规则意识、共享意识、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,但并不意味着孩子玩得开心就行。例如,成长营的教养原则是和她一起高兴。听起来很尊重孩子,说明的心情是他们家的规则,她不高兴父母就妥协。结果,进入集体后,习惯性地哭泣解决问题,对她融入集体非常不利。因此,零起点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养。父母应该把他们的花在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优秀品质上。